扫描以上二维码,关注文物网,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。
记住密码
商周时期 通长2O.3、宽5.2厘米 1966年李汉民先生 捐赠 击刺兵器。矛呈叶状,中部有脊,圆形銎口,銎身有对称附钮,正中铸阳文,阳文释“北单”二字。“北单”二字是以地名为氏的族名,殷墟卜辞、商金文中有“东单”“西单”的记载,面世的北单铜器还有簋、爵、觚、卣、盘、觯、彝、壶等。北单铜器为1950年河南安阳殷墟武官村出土。 (撰文:关双喜)
商周时期 通长24.9厘米 1960年孙鼎先生 捐赠 戈是一种勾形兵器,援为扁舌形,既宽且长,下刃末端略作弧形。内前部为銎,其上有棱,内的后部平直方正,上面铭一“子”字,整体型制较为厚重,应为商代晚期贵族所用。 (撰文:张运)
商周时期 高20厘米 1949年霍明志先生 捐赠 爵为酒器,亦是最基本的礼器之一。此爵流口上翘,且略弯为弧状。双柱距流稍远,柱顶呈菌形,并饰以涡纹。兽首鋬,鋬内有铭文“母癸”二字。壁身较直,中部饰目雷纹一周。圜底,三棱形锥足,外撇。此器造型典雅,纹饰精美,是商代后期的典型器物。 (撰文:张运)
商周时期 高15.3、口径11厘米 1949年霍明志先生 捐赠 鬲是炊器,亦是礼器。立耳,尖唇,侈口,短颈,分档,柱足略向外撇。纹饰分为两层,颈部为一周由对龙组成的饕餮纹带,腹部则以足为单位,分饰三个饕餮的正面图案,柱足仿佛是饕餮的长鼻。上下纹饰之间以弦纹相隔。造型与纹饰都体现了商代晚期的风格。 (撰文:张运)
汉 高12.6、口径29.18厘米 1959年杨德樊先生 捐赠 敞口,外折沿,鼓腹,平底。腹部有三道弦纹及一对兽面铺首衔环(环已失)。器内底中间阳文隶书“大吉羊宜用”五字,其左侧为一鹤形图案,右侧为一鱼形图案。洗是古代盛水器,“大吉羊”即为“大吉祥”,是汉代常用的吉语。 (杨桂梅)
汉 高8.6、口径36.1厘米 1949年霍明志先生 捐赠 敞口,折沿,直腹,平底。外腹无装饰,内底中间阳文篆书“君宜子孙”四字,其左右各一鱼形图案。洗,是古代日常盥洗用具,如同现在的洗脸盆,最早出现在战国晚期,汉代最为流行。“君宜子孙”是汉代生活用具上常见的吉祥语,双鱼纹则是汉代洗中常见的装饰图案。 (杨桂梅)
汉 通高25.5、长39.1、口径9.5 1965年程仲鸣、吴羹梅、何惧、资耀华四先生 捐赠 直口、细颈、卧式圆柱形腹,二方形平足,有盖,肩部有一对衔环。仅盖面有纹饰,中心作龙形钮,周围是蟠螭纹及三道弦纹。壶,为古代盛酒器,因酒的品种多,故壶的器形各有不同,该器造型别致,殊为少见,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。 (杨桂梅)
战国 一长20厘米、一长17厘米 1980年刘林民先生 捐赠 带钩是我国先秦及两汉时期人们在腰带上使用的一种挂钩,有如后世之带扣。多以金属或玉石为原料制成。其制一端曲首,背有圆钮。错金银是金质镶嵌工艺的一种,方法为先在器表勾画出图案,然后刻成浅槽,将细薄的金银片或丝,按图案嵌入,图案便呈现出不同的光泽和色彩效果。这两件带钩,器身细长,一件通体鎏金,钩面花纹由镶嵌绿松石及红色玛瑙组...
战国 长61、宽4.4厘米 1960年周德蕴先生 捐赠 剑身表面复盖一层孔雀兰锈。剑首圆形,剑柄中空呈圆柱形,格极窄仅O.5厘米,两面刃,尖锋,中间两面隆起一道凸棱。铭文为鸟篆错金银,剑格一面六字,一面四字,剑首十二字,计二十二字。字体秀丽美观,稍加变化,鸟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艺术字。 此剑未见著录,铭文金光闪闪,应是一把珍贵的越王剑。 (马秀银)
战国 传湖南长沙出土 通柲长171.5、戈长24.5厘米 1959年陈大年先生 捐赠 此戈全形,分□、戈、柲、镦四部分。□木质,形似一缩首长尾的伏鸟,腹空通底,以便安装柲端。戈铜质,两面刃,尖锋,中间隆脊,长胡四穿,穿内遗有缠戈丝带残痕,内较长,一穿。木柲细长,髹黑漆,因土浸变色,上端一孔,下有窄长槽,系缠戈处,现仍有丝带贴附于上,下端削尖,以便装镦。镦呈五面,筒式,近上侧...
春秋 高6.8、长9厘米 1949年范文澜先生 捐赠 牺首形鋬,四扁足,每足饰一变形蟠螭,腹饰折线纹带。制作小巧精致。此匜发现于解放战争时期。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,在由豫北向南进军中,解放军战士在挖掩体时发现此铜匜,交给刘伯承同志,此匜也在险恶的转战中受到刘伯承同志的精心保护,后以范文澜为史学专家,故赠之。1949年夏范文澜刚到北平不久,与夫人戴冠芳一起亲送北京历史博物馆...
春秋 高9.4、口长32.8、口宽24.8厘米 1951年陈郭祖珍先生 捐赠 此器为□盖,底已失。长方形,肩向上斜成□顶式,平顶,顶四边有外弧形立墙,形成四直角形纽,盖两侧各有二小立柱,四边正中各有一贴附兽面,以利与底相合。通体饰纹,身、肩、顶部饰互相缠绕夔龙纹,立墙为变形垂鳞纹。内壁正中有铭文十一行,九十二字,记载了曾伯□征伐淮夷抑燮繁汤之事,开拓了以南方金锡入贡或交易之路。 ...
西周 高9.4、口长32.8、口宽24.8厘米 1949年霍志明先生 捐赠 青铜打击乐器。甬身无纹,有一悬钮。鼓部饰卷唇双夔龙,钲间素面,篆间和舞上饰回纹。 (关双喜)
西周 通长23.5、援长15.5、内长7.6、胡长11.4厘米 1954年白隆平先生 捐赠 戈前锋作直线三角形,长援、短胡,弧刃。栏侧有细长竖穿二、上方一长方形横穿,内长方形,中间一长方形横穿,尾部饰变形兽面图案,胡部铸铭文“中山父口”四字。戈尖原有锈裂一处,援断两截,后经修复复原。表面锈蚀。按:中山父,鲁献公次子,宣王时为卿士,《诗·大雅·烝民》“保兹天子,生仲山甫”,全首颂扬...
5月14日,长沙铜官窑博物馆举行开馆仪式。王昊昊摄 长沙铜官窑博物馆14日举行开馆仪式,15日将正式向社会开放。“黑石号”沉船上的162件(套)珍贵长沙窑瓷器当日首次展出。 长沙铜官窑博物馆位于长沙市望城区铜官街道彩陶源村,是以“诗意的彩瓷”为主题展现1200多年前唐代长沙铜官窑陶瓷文化发展史的专题博物馆。 该馆布展面积6272平方米,共展出1000余件器类多样、釉色丰富的文物。...
官方微信
官方微博